2024-04-28
【资讯】从缙云山蝶变看重庆生态保护修复




摄影:龙帆

要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强化生态资源保护,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建设,深化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有序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4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






4月暮春,缙云山林海苍茫、奇峰耸翠、九峰峥嵘排空。山间云雾萦绕,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珙桐、香果树等迸发出勃勃生机。

沿着蜿蜒的道路,一路驶向缙云山深处,抵达澄江镇缙云村。村民周红的特色民宿“山之语”坐落于此。

“我们在缙云山经营了20多年农家乐,前些年拆掉了违章建起的部分,改建成现在的民宿,收入不错。”周红的农家乐蝶变成特色民宿,源于2018年开始的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重庆主城,跨沙坪坝、北碚、璧山三区,是重庆中心城区的绿色屏障和“四大肺叶”之一,主要保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区内植物资源丰富,珍稀濒危植物繁多。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无序开发、管理滞后等原因,缙云山出现了村民私搭乱建、违规经营农家乐及酒店、“蚕食”林地等问题。

如今,经过整治后的缙云山,蝶变重生。








曾经村民房屋不断“长高长胖”

“我们以前经营的农家乐,是在原有楼层上进行加高、加宽,一多半的房间都是违章建筑。”在周红印象中,许多村民的房屋每年都在“长高长胖”。

特别是村民李星华的房屋,重建后的土地面积218.9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47.8平方米,成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体量最大的建筑。

“老李投入了全部积蓄,就是想开个农家乐。”周红说,当时,缙云山上的低档农家乐“四处开花”,和老伴守着一亩三分地、年收入仅1万余元的李星华也想靠此增加收入。“四处开花”的农家乐,带来了日益增多的游客,也带来层出不穷的环境问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巴山”就是缙云山,“秋池”指的就是黛湖。黛湖里生长着130多种藻类,被称为“藻类基因库”。





以黛湖周边为例,云登、金湖湾、大罕宫等环湖而建的酒店,或多或少存在少批多建、违规扩建等问题。其中云登酒店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有近6900平方米都是违建。
这些酒店将黛湖团团围住,从黛湖取水、向黛湖排污,不仅影响了水质,还使水位下降了50厘米左右,严重影响了黛湖的生态环境。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还有个养马场,建于2011年。马术公司在这里流转了附近村民的林地,将树木砍掉搭建了彩钢棚,改建为俱乐部,从事马匹繁殖、马术培训、赛事、表演等,占用了保护区实验区林地4154平方米,违法违规建筑达3230平方米。


突出环境问题全部清零

“2018年开始整治后,违建部分都拆了,合法合规的房屋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改建成了民宿。”“山之语”民宿里,春风带来花的芬芳,周红沏一壶茶,回忆着往事,“李星华的房子要拆的时候,还在装修,都没开始营业,他是一万个不愿意。”

李星华的房屋部分违章,按要求是把违建部分拆了,合法的留下。然而,部分拆除并不容易,要考虑剩下房屋结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一栋民房整整拆了9天。

9天里,李星华听着政府工作人员的讲解,看着拆迁队小心翼翼地作业,他释怀了,也理解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全拆了吧!”第9天下午,他对政府工作人员说。房子拆了后,李星华通过生态搬迁住到了山下。

“那些酒店也都拆了,现在干干净净。”周红听说,青木关的养马场也关了,还重新种植了草木,“我也经常上网看消息,特别是缙云山的消息,关注到缙云山生态整治累计拆除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62万平方米,269宗突出环境问题已经全部清零了。”

2020年10月,北碚区发布《关于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将全区国土空间按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三大类划分为18个环境管控单元,进行分区管控,并将其融入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在“三线一单”划定及落实过程中,北碚区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及一般生态空间的保护要求,以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开展的前期调研实际情况为基础,以保护生态为目标,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入生态红线,在生态红线内做“减法”,实行严格保护。

北碚还创新生态搬迁,将缙云山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居民全部纳入搬迁范围。农户按照自愿原则,选择退地入城或异地迁建,同步实施搬迁区域内房屋拆除、覆土复绿和生态修复,一大批村民住进了缙云山居生态搬迁房。

在周红的“山之语”特色民宿里,墙上挂着一个个玻璃框,里面装的不是装饰画,而是植物、昆虫标本,就连房间里的灯笼,也是模仿缙云山的植物制作而成。

民宿开门迎客以来,周红夫妇把自然教育作为民宿的独特名片,每逢周末、节假日都会组织游客走进山林,识植物、辨昆虫,与大自然对话,探究缙云山的奥秘。





在生态修复基础上,北碚环缙云山生态建设及生态产业化项目(一期)也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国家批复的第二批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EOD试点项目,涵盖科学自然里、缙麓生态城、金果园片区生态整治提升、梁滩河马鞍溪流域治理、森林品质提升等,建成后可推动经济、社会、生态三方共赢,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如今的缙云山,山清水秀。坐拥绿水青山的村民们,也跟周红一样,日子越过越红火。


图片为资料图

部分文字转自:重庆日报陈维灯